电池行业金属丝网的标准、别名、牌号、规格、型号、材质、种类、特性、用途
电池行业金属丝网的标准、别名、牌号、规格、型号、材质、种类、特性、用途
电池行业金属丝网技术规范与应用指南
一、标准
基础标准:
GB/T 5330-1985: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,规定丝径公差±0.02mm,适用于电池电极材料筛分。
GB/T 1771-2007:涂层耐盐雾测试标准,适用于电池外壳防护网表面处理验证。
功能标准:
Q/90183-2002:金属丝拔制工艺标准,涵盖电池用镍网(N4/N6)的高纯度要求(镍含量≥99.6%)。
二、别名
技术名称 | 行业别名 | 典型应用场景 |
镍网 | 电池集流体网/电极筛网 | 锂电池正负极集流体、镍氢电池电极基材 |
316L不锈钢网 | 耐蚀过滤网 | 电解液过滤、电池外壳防护结构 |
导电连接网/屏蔽网 | 电池极耳导电层、电磁干扰屏蔽层 | |
镍铬合金网 | 电阻加热网 | 电池高温测试设备、电解槽加热元件 |
三、牌号与材质
材质类别 | 典型牌号 | 关键特性 |
高纯镍网 | N4(Ni≥99.9%) | 导电率≥1.4×10⁷ S/m,耐电解液腐蚀(磷酸铁锂环境下腐蚀速率≤0.01mm/年)4 |
不锈钢网 | 316L(022Cr17Ni12Mo2) | 耐盐雾≥500小时(钝化处理),适用于外壳防护 |
磷铜网 | C5191/C5210 | 弹性模量≥110GPa,适配电池极耳柔性连接 |
镍铬合金网 | Cr20Ni80 | 电阻率1.1μΩ·m,耐温≤1200℃(高温测试环境) |
四、规格与型号
核心参数:
丝径范围:
电池集流镍网:0.05~0.2mm(超薄电极基材);
电解液过滤网:0.1~0.5mm(316L平纹编织,孔径≤20μm)。
目数梯度:
高精度筛分:200~400目(电极材料粒径控制);
通用导电:80~150目(极耳连接层)。
典型型号示例:
Ni-N4-200:N4镍平纹网(200目,丝径0.05mm,用于锂电池集流体);
SS316L-F50:316L不锈钢密纹网(50目,丝径0.1mm,电解液过滤);
Cu-C5210-100:磷铜斜纹网(100目,丝径0.15mm,极耳导电层)。
五、种类
按功能分类:
集流体网:超薄镍平纹网(厚度0.02~0.1mm,表面粗糙度Ra≤0.5μm);
过滤网:316L不锈钢密纹编织网(孔径5~50μm,孔隙率≥40%);
导电连接网:磷铜冲孔网(孔径0.5mm,冲压成型,弯曲半径≥2mm)。
按工艺分类:
平纹编织网:均匀孔径,用于电极材料均匀涂布;
拉伸冲孔网:镍箔机械冲压(菱形孔,孔径精度±0.01mm);
烧结复合网:多层金属丝烧结(孔隙率30%~70%,用于高比表面积电极)。
六、特性
电化学性能:
N4镍网接触电阻≤0.1Ω·cm²,提升电池能量密度;
磷铜网导电率≥90% IACS,降低极耳发热损耗。
耐久性:
316L不锈钢网耐电解液腐蚀(pH 1~13环境);
Cr20Ni80合金网高温氧化增重≤0.1mg/cm²(1000℃/100h)。
七、用途
应用场景 | 功能需求 | 推荐配置 |
锂电池集流体 | 高导电性与涂层附着力 | N4镍平纹网(200目,丝径0.05mm) |
电解液精密过滤 | 拦截微米级杂质 | 316L不锈钢密纹网(400目,孔径5μm) |
电池极耳导电层 | 柔性连接与低电阻 | C5210磷铜冲孔网(孔径0.5mm,厚度0.1mm) |
高温测试环境 | 耐温与抗氧化 | Cr20Ni80斜纹网(丝径0.2mm,耐温1200℃) |
选型与加工建议
集流体优化:
镍网表面涂覆碳涂层可降低界面阻抗(接触电阻减少30%);
激光切割镍网边缘毛刺≤5μm,避免刺穿隔膜。
耐腐蚀设计:
电解液接触部件优先选用316L不锈钢网+PTFE涂层;
强酸环境(如磷酸铁锂电解液)需采用高纯镍网(N4)替代铜网。
成本控制:
常规锂电池可选用镀镍钢网替代纯镍网(成本降低40%,寿命≥3年);
非高温场景用304不锈钢网替代316L(成本差约20%)。
通过匹配材料特性与电池工况需求,金属丝网可显著提升能量密度、循环寿命及安全性,典型应用包括三元锂电池集流体(N4镍网)、固态电池界面层(钛合金烧结网)等
电池行业金属丝网技术规范与应用指南
一、标准
基础标准:
GB/T 5330-2003: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,规定丝径公差±0.02mm,适用于电池电极材料筛分及集流体制造。
GB/T 1771-2007:涂层耐盐雾测试标准,验证电池外壳防护网表面处理性能。
工艺标准:
Q/90183-2002:金属丝拔制工艺规范,涵盖高纯度镍网(Ni≥99.6%)的冷拔工艺参数。
二、别名
技术名称 | 行业别名 | 典型应用场景 |
镍网 | 集流体网/电极基材网 | 锂电池正负极集流体、镍氢电池电极载体 |
316L不锈钢丝网 | 耐蚀过滤网/结构支撑网 | 电解液过滤、电池壳体通气防护层 |
磷铜网 | 导电连接网/极耳网 | 电池极耳导电层、柔性电路连接 |
镍铬合金网 | 高温电阻网 | 电池化成设备加热元件、测试环境温控 |
三、牌号与材质
材质类别 | 典型牌号 | 关键特性 |
高纯镍网 | N4(Ni≥99.9%) | 导电率≥1.45×10⁷ S/m,磷酸铁锂电解液腐蚀速率≤0.01mm/年 |
不锈钢网 | 316L(022Cr17Ni12Mo2) | 耐盐雾≥500h(钝化处理),抗电解液腐蚀(pH 1~13) |
磷铜网 | C5191/C5210 | 弹性模量≥110GPa,弯曲疲劳寿命≥10⁵次(极耳连接) |
镍铬合金网 | Cr20Ni80 | 电阻率1.1μΩ·m,耐温≤1200℃(高温测试环境) |
四、规格与型号
核心参数:
丝径范围:
集流体镍网:0.05~0.2mm(超薄电极基材);
电解液过滤网:0.1~0.5mm(316L平纹编织,孔径≤20μm)。
目数梯度:
高精度筛分:200~400目(电极材料粒径控制);
导电连接:80~150目(极耳冲压网)。
典型型号示例:
Ni-N4-200:N4镍平纹网(200目,丝径0.05mm,锂电池集流体);
SS316L-F50:316L不锈钢密纹网(50目,丝径0.1mm,电解液过滤);
Cu-C5210-100:C5210磷铜冲孔网(100目,丝径0.15mm,极耳导电层)。
五、种类
按功能分类:
集流体网:超薄镍平纹网(厚度0.02~0.1mm,表面粗糙度Ra≤0.5μm);
过滤网:316L密纹编织网(孔径5~50μm,孔隙率≥40%);
导电网:磷铜冲孔网(孔径0.5mm,冲压成型,弯曲半径≥2mm)。
按工艺分类:
平纹编织网:均匀孔径,用于电极浆料涂布;
拉伸冲孔网:镍箔机械冲压(菱形孔,孔径精度±0.01mm);
烧结复合网:多层金属丝烧结(孔隙率30%~70%,高比表面积电极)。
六、特性
电化学性能:
N4镍网接触电阻≤0.1Ω·cm²,提升能量密度(三元锂电池>250Wh/kg);
磷铜网导电率≥90% IACS(国际退火铜标准),降低极耳温升。
耐久性:
316L不锈钢网耐电解液腐蚀(循环寿命≥2000次);
Cr20Ni80合金网高温氧化增重≤0.1mg/cm²(1000℃/100h)。
七、用途
应用场景 | 功能需求 | 推荐配置 |
锂电池正极集流体 | 高导电性、耐氧化 | N4镍平纹网(200目,丝径0.05mm) |
电解液精密过滤 | 拦截微米级杂质 | 316L不锈钢密纹网(400目,孔径5μm) |
极耳柔性导电层 | 抗振动疲劳、低电阻 | C5210磷铜冲孔网(孔径0.5mm,厚度0.1mm) |
电池测试加热元件 | 高温稳定性、快速响应 | Cr20Ni80斜纹网(丝径0.2mm,耐温1200℃) |
选型与加工建议
性能优化:
镍网表面涂覆碳纳米管(CNT)可降低界面阻抗(接触电阻减少20%~30%);
激光切割镍网边缘毛刺≤5μm,避免刺穿隔膜导致短路3。
耐腐蚀设计:
电解液接触部件优先采用316L不锈钢+PTFE涂层(耐腐蚀寿命提升50%);
磷酸铁锂(LFP)电解液环境需选用纯镍网(N4)替代铜网。
成本控制:
中低端电池可选用镀镍钢网(成本降低40%,循环寿命≥800次);
非高温场景用304不锈钢替代316L(成本差约20%)。
总结:电池金属丝网需根据导电性、耐腐蚀性、机械强度等需求选型,核心应用包括锂电池集流体(N4镍网)、电解液过滤(316L不锈钢网)及极耳连接(磷铜冲孔网)。例如,高镍三元电池(NCM811)集流体优选N4镍网(厚度≤0.05mm),而低成本方案可采用镀镍钢网(厚度0.1mm)平衡性能与成本。